今年来,大武口区始终坚持“人才强区”战略,推出“立体引才、平台聚才、环境留才”等一系列务实举措,全力营造近悦远来人才生态,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。
创新引才模式 实现“人才汇聚”新突破
组建“引才小分队”,奔赴区外高校及科研院所“上门请才”,引进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——北兴激光等“高精尖”科技人才团队4个,落地高端装备制造等项目4个。柔性引进长春理工大学、清华大学博士及博士后18名,累计引进人才700余人。聚焦装备制造、新型材料等产业需求,提供就业岗位8012个,与企业达成就业意向1456人。开展大武口籍在外人才征集行动,通过线上线下等渠道征集各领域在外优秀人才信息900余条,实现“城”与“才”的双向奔赴。
推动产才融合 夯实“人才培育”强基础
组织开展“访校招才 产才融合”“智荟大武口・才遇未来”百名高校学子城市行等活动,加强与西安科技大学、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区内外高校人才交流合作。积极对接宁夏艺术职业学院、宁夏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签订产教融合发展协议,搭建文旅产业人才输送培养合作平台。紧扣全年人才重点任务各成员单位领题打造《青年人才季》《教师人才队伍“凝心铸魂”思想政治引领培育》等人才项目11个,支持项目资金36万元。精准培育重点领域人才,培训高技能人才、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及专业技术人才1500余人,持续建强本土人才队伍。
优化用才机制 释放“人才价值”高效能
搭建人才干事创业平台,依托食用菌工程中心和菌种扩繁中心平台,筹建大武口区食用菌产业协同创新中心,构建“人才引育+种质资源库+育种中心+技术转化平台”体系,形成食用菌产业集群。选派16名科技特派员深入20余家企业开展技术指导、咨询服务等工作,提升企业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能力。申报“声光晶体”等自治区专家服务基地人才载体2个、自治区特聘专家8人、博士后工作站1个,吴夏蕊、冯宝忠获批自治区科技领军人才,郭从喜获评“大国工匠”,形成人尽其才、才尽其用生动局面。
优化留才生态 营造“近悦远来”软环境
聚焦人才实际需求,创新推出“与武有约 四季相伴”人才服务活动,举办人才主题交流活动40余场次,精准覆盖各领域人才600余人次。聚焦人才“关键小事”,做优人才优厚待遇保障,构建“人才驿站+人才租赁住房+人才公寓”全链条住房保障体系,累计为435名人才解决住房需求。打造大武口区人才活动驿站,为人才提供休闲娱乐、读书交友专属活动空间,有效拓宽人才交流“朋友圈”,增强人才幸福感。